口述十年系列 | 何俊华:曾为解决“社工荒”,不惜面向全国视频招聘

来源:《广州社工》2017年06期05版,总第48期作者:广州社工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7IOyznqsKVWF_NNmVQF6Ug浏览数:31

      谈及十年,这个难以界定长短的“尴尬”时间。对于经历广州社工成长的不少人来说也许已是“往事历历”,有苦有甜,多少事不足为人道也,又多少事付诸笑谈中......

从本期起,由《广州社工》编辑部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口述十年:我的社工事”,采访多位大家熟悉的社工届“老兵”,谈谈大家未必熟知的社工往事。

 【陆续刊载,敬请期待】

13
何俊华:曾为解决“社工荒”
不惜面向全国视频招聘
 (本编辑部 / 特别策划)

一间青少年培训中心,其负责人机缘巧合地在志愿服务中,与广州社工发展来了一次“华丽邂逅”。早年社工行业刚起步,本地社工应届生早被‘抢光’,无奈要到全国各地招聘才勉强‘凑齐’社工团队,如今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成为业内较具规模的机构之一,本期让我们倾听其总干事何俊华口述他与广州社工的那些事。

“偶然”创办社工机构

曾经定位“培训中心”

早在2005年前,何俊华就开始接触志愿者培训,他回忆:“早年我创办了一家青少年培训中心,偶然机会加入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当时我主要负责做市内部分中小学校的少先队干部及志愿者培训,也有配合团区委做团干培训及活动策划培训等,因此与海珠区团委及各街道有较多接触机会。但早年并无专项资金支持,我们开展服务的活动以及管理运营基本是志愿性质,或者从培训中心自有资金支持。”


2008年2月,海珠区政府出资200万/年购买海珠区“青年地带”项目,是广州市较早一批由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他谈到当时的情况:“这种购买服务力度,在当年简直无法想象。到2009年,广州市也开始在20个街道设立家综试点,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政府推动社工服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后来海珠团区委多次联系,提到这未来会是大趋势,建议尝试我创办个社工机构。”


2009年,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注册成立。何俊华回想:“那时我弄不清社工跟志愿者有何区别,甚至曾理解为‘再办个培训中心’。起初是与广州大学社工系老师合作创办的,他们给我科普,我不断学习积累。到海珠区青年地带的招投标第二年,机构也去争取,虽然没成功但对机构也是个契机。”至2010年,穗星承接机构的首个项目——外来工子弟学校的驻校社工服务,同年再承接由沙园街妇联购买的“幸福家庭促进”项目。“早年项目购买规模不大,2个项目合计仅有五六人,机构的首位社工是广大的老师引荐一位曾在深圳从事社工的同事,其实机构可选择空间有限,基本上有人愿意做就会录用。”他笑言。


2010年海珠区原副区长周树坚为穗星机构题字并被沿用至今。(被访者供图)

早年曾经全国招聘

采用“视频”面试社工

2009-2010年,广州市在20个街道设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家综的前身)试点项目。他回忆道:“那时海珠区也有试点,机构承接了南华西街龙武里社区街坊会所、华洲街小洲社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当时社工的从业人员不多,有专业资质的持证社工更少,那批约20名社工多数是我从原来的培训中心调配过来,来支持家综服务的进行。”他还记得:“早年同工们缺乏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石头都摸不着,几乎没有借鉴,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去做。后来机构有聘请高校及香港督导,协助逐步将家综服务运作模式摸索出来,譬如制定员工手册、家综的管理制度、三大手法的服务流程等,为后来承接其他服务打下基础。”


2012年,广州市全面推进在各镇街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何俊华回想:“那时机构承接了3个街道家综项目,全职人员需求从二十多人扩展到六七十人。面对员工严重不足的问题。”他补充道:“早年很多机构都是高校背景的,优秀生源早被‘抢光’了,机构主要招募省外的社工,近至湖南、远到黑龙江。印象最深刻是,有位社工应届生因家乡没有社工机构,最后在加油站实习。由于距离远,当时这批社工是通过视频或电话面试的。”


回首当年的情况,他还谈到:“除了这批应届生,机构当时招了约10名本地的工作人员,年纪在三四十岁左右。早年那批‘科班社工’比较年轻,多数来自外省,不懂粤语,也是靠这群‘老人家’带着进入社区开展服务,两者互为补充。”


虽然走了不少好苗子

幸好还有一帮“老宝贝”

2012年,穗星机构规模的不断壮大,在家综项目之外也开始承接一些专项服务。何俊华回想:“那年是穗星的转折点,也是我的转折点。之前我一直是培训中心与穗星机构‘两边跑’导致身心疲惫,有时甚至会混淆两者的工作目标,社会服务有很多内容与企业不一样,有人提醒我有很大风险。所以后来我把培训中心转让,专心做机构的运营发展。”


谈到机构的名字,他笑言“并无特别构思”,“那时我知道深圳较早注册有一家社工机构叫鹏星,那么广州简称‘穗’,所以就叫穗星。而且我是做青少年培训中心起家的,所以机构在早年曾经叫‘广州市穗星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来广州推出家庭综合服务,服务范围也相应扩大,后期再调整为目前的名字。”


2017年是穗星机构成立的第八个年头,机构团队从昔日的五六人发展至110多人。“其实早年成立社工机构,是被政策环境‘推着走’,由于认识与了解不足,所以早期定位不明确,‘使弱势增能,令社会互助’的使命也是后期才确立的。”他补充道:“我一直认为社会工作服务不能只依靠政府购买,机构应该继续追求运营模式多样化,从服务深度与广度去提升品质,才能使社会工作保持活力。”回首当年进入社工行业,他感概道:“比较遗憾是早期从全国各地招聘的社工,后来流失得比较多,如果他们能够留下来,必定能成为目前社工行业的骨干。反而是那帮‘老宝贝’至今基本仍留在机构里,专业知识不足可以后期学习,反而是责任态度与持续稳定,是年轻社工相对缺乏的。”


2013年穗星机构在广州塔电影院举办年会。(被访者供图)

体, #)

以上内容转载自《广州社工》2017年06期05版,总第48期


公益捐款
 
 
上一页 1 下一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