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分享 | “爱有方”亲子沟通方法小组

浏览数:3



一、小组环境需求背景


      华洲社区是一个农转居的社区,社区内外来务工家庭居多,社区常住家庭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的模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华洲街社工服务站从2015年7月开始进驻华洲社区,根据过往六年的服务总结发现:社区家庭对于孩子教育、亲子关系最为关注,社区内家庭的夫妻矛盾也主要以孩子教育矛盾为主。同时根据社区家庭反映及社区服务观察发现:社区家庭存在的突出需要主要表现在——家庭面临不知如何有效教育引导孩子、亲子间出现矛盾等问题。社工过往3年在社区亲子关系方面一直进行相关服务,服务的设计依据正面管教的教育观念、家庭发展理论从家长识别自己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误区到教育孩子时如何管理个人情绪入手,过往的亲子关系服务使有需求的家长学会识别家庭教育误区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也是家长学会在亲子关系上如何管理个人情绪以促进亲子关系良好发展,但服务也发现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对于亲子沟通中怎样言语表达以有效引导孩子上仍有较大需求。   

   

      本年度社工运用问卷调查、定性访谈、相关资料分析等多种调研方式进一步调查了解学龄期家庭的需求,在调研的数据显示:86%家长会面临子女教育上的困难,面临家庭教育困扰的家庭主要集中在有4-12岁学龄期家庭的儿童,主要困难是不知怎样说孩子才听;且据调查的亲子关系状况指数量表显示:66%的家庭亲子间相处还算良好,但需要尝试进一步地去与孩子沟通内心的想法和观念。社区家庭有获得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怎样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章“政府保护”中这样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养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有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结合相关政策及社区家庭的需求,社工开展同质性家长参与的亲子沟通方法小组,通过体验活动、视频学习、互动讨论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如何从改变自己与孩子的言语沟通方式,以获得有有效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二、小组预估分析


(一)理论分析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


图片



      本小组社工在小组中普及正面管教的家庭方法,通过家庭教育视频观看,引用正面管教中家长体验式的角色(亲子)互动沟通游戏,使家长了解亲子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促使家长认识到察觉家庭亲子沟通问题是不当的沟通方法所致,在小组的家庭教育视频观看讲解、社工亲子有效沟通方面的普及及家长简互动模拟体验中使家长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


(二)理论与组员共性需求问题结合分析

      在亲子沟通中, 社区家长们个人掌握的教育方法多是之前自己所受到教育的方法,但随着现代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现代孩子们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被认同,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适用,而社区家长没有被教学过适合现在的教育方法,因此家长们不懂为什么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可还是不听教导?为何自己以前受到的教育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适用,不知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方法,亲子关系的处理是社区家庭遇到的主要困难。因此本小组通过家庭教育视频观看、通俗易通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讲解引起组员家长的注意,使家长了解教育的本质;再通过角色扮演的家长体验式亲子沟通游戏活动,使家长体会到亲子沟通中家长自身教育言语的表达对于有效沟通的作用,之后通过视频学习、互动体验分享使家长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并通过小组后任务强化组员在小组所学习亲子沟通技巧。


图片

三、小组开展计划


(一) 小组名称:爱有方-亲子沟通方法小组

(二) 小组性质:成长性封闭式小组

(三) 小组周期:为期6周,每周开展一次,每次120分钟

(四) 参与对象:在亲子沟通上面临困扰问题的有6-12岁儿童的家长6-12名,能够参与小组至少4次。

(五) 小组目标:

1、不少于80%的参与者学习到至少2种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

2、不少于80%的参与者认可通过小组亲子关系得到提升。

(六) 小组程序安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小组的实施过程


(一)理论结合实践的开展过程

图片


(二)小组实施阶段总结


1、小组开始阶段:引起共鸣、自我觉察、家长从转变自身开始与孩子沟通。


      小组第一节,社工通过适当地澄清、解释组员的疑问,为小组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通过“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是什么”视频播放引起家长共鸣,以热身游戏、体验活动拉近组员距离,使组员间有共同话题,接着教育调查现状视频播放及孩子常见问题及成因展示环节,社工先引导组员讨论,再进行视频播放以使组员了解面临教育问题不是自己的个例,以减轻组员在教育孩子上的焦虑,同时通过成因的展示使组员觉察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行为的影响,激发组员对于接下来几节小组的继续参与兴趣。在小组约定的制定上,社工通过解释说明使组员了解制定小组约定必要性以引导组员积极参与,在组员讨论后对于组员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转化成和小组相关话语,以使组员产生对小组的认同。本节小组组员了解了小组的内容,表达了对于小组的期望,对于小组有初步的认同,组员的参与积极性高。


      小组第二节,以家庭教育问题趣味视频开场,为小组营造轻松的氛围,通过引导组员对于小组后任务的分享以回顾上节小组内容,进一步促使参与组员觉察自己对于孩子的了解及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我的教育问题树”进一步拉近组员距离,使彼此间有共同话题。在热身游戏环节,社工通过表达鼓励支持、引导示范等技巧促进组员参与到游戏中,并引导相互间鼓励支持引导家长思考自己不喜欢的是否用于孩子身上,接着通过教育调查视频播放承接上面小组内容进一步引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自我觉察以促使家长从自身改变的动力,对于积极觉察愿意表达的家长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同时在视频播放时社工做每个视频节点的小节,以使组员更清晰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本次小组使组员了解到了教育孩子的本质是让孩子自己做而不是家长催着做,了解到孩子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问题出现根源,促进组员察觉了自身不适合的教育观念,愿意从转变自身开始与孩子沟通,且塑造了信任、相互支持的小组气氛。


      小组开始阶段,社工通过协助组员寻找并强调组员面临的共同教育问题,协助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强化了组员对小组的期望,提高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制定了小组规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


2、小组中期转折阶段:激发亲子沟通技巧改变动机,从理解孩子感受、需求出发,改变自己以促进亲子有效沟通。


      小组第三节,以上节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分享开始,参与组员均完成了小组后任务,愿意主动分享,对于完成小组后任务的组员给予肯定,推动组员在相互分享间的支持互动,同时引入日常亲子沟通障碍情景了解组员处理办法以评估组员对于前两节小组所传达亲子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并引出本节小组主题。在体验式游戏学习环节,社工通过表达鼓励、支持、引导示范等技巧促进组员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家长亲身体验促使家长察觉个人不好情绪对于孩子行为的影响,再引入教育专家的视频,扩展组员在对于自己和孩子情绪来源的认识,从科学论据的角度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不听话背后需要关注的问题,促使组员察觉家长情绪对于亲子沟通及孩子行为的影响,使组员了解到如何到手掌大脑、转移注意力、我句式等在面临孩子教育问题时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以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也进组员意识到改变自己以促进亲子有效沟通。


    小组中期转折阶段,组员间的沟通及互动增强,组员会相互分享自己遇到问题及处理经验,组员对于小组有较强的认同感,虽然理论上小组处于中期转折阶段,但组员间没有出现争议及次小组,彼此间能够敞开心扉分享各自在教育上遇到的问题。


3、小组后期成熟阶段:在亲子沟通中获得新的认知,把认知转变为行动,协助解决亲子沟通问题。


     第四、五节均以网络上播放量比较多的家庭教育视频开场,以引发组员的共鸣思考,回应之前所学小组内容同时引出小组主题,在小组四、五节,社工仍以引起注意到体验式参与到观察学习到实操演练的流程设计使组员了解到与“有情绪”孩子的沟通方法、鼓励3句式、唠叨替代法等实用性的正面亲子沟通方法,使组员在亲子沟通中获得新的认知,并辅以相关专业教育视频、共性亲子沟通问题在使用正面的亲子沟通后积极转变,促使组员把认识转变为行动。在本两次小组分享中,组员们均提及到参与小组后的积极变化:另一半认为自己不唠叨了、孩子表达妈妈参与社工活动变成一个更好的妈妈、爸爸察觉到对于女儿鼓励太少了……由小组开始时组员们最常讨论的孩子怎样不听话转为我们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小组后期成熟阶段,组员能够更紧密地联合与互动,彼此分享在参与小组后孩子沟通上成功的经验,每次小组结束后组员们自发留下来就具体亲子沟通事件讨论沟通方法。


4、小组结束阶段:协助组员保持在小组中获得的有效亲子沟通经验。


      小组第六节是小组最后一节,以上方卡游戏再次引导组员从认识自己来认识自己的亲子教育沟通方式。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组员表达面对亲子沟通不畅情况如何处理,使组员思考在有效处理不顺畅的亲子沟通时使用了哪些技巧,以引导组员对前5节小组传达的亲子正面沟通方法做回顾总结,使理念转为实际技巧运用,最后通过再次播放小组总结性视频,以强化组员小组所学,同时社工通过肯定每个组员的在亲子上的积极付出,协助放大转变以鼓励组员在小组后继续使用小组所学有效亲子沟通技巧。


      小组结束阶段,小组氛围整体较轻松,虽然是小组最后一节,但组员间因有微信群且相互加了微信可以继续联系,因此未表现出离别情绪,但社工仍注意关注每位组员的感受。所有组员加入社工建立的“华洲社区亲子交流”大群,继续学习社工每周五在群内分享的亲子沟通知识,同时也鼓励组员将自己在小组中所学有效的正面亲子沟通技巧及理念传递给社区内其他家庭。

五、小组评估


(一)小组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分析小组的成效问卷(后测)及前后测对比:在6名组员的小组成效调查问卷(后测中),4名组员表示通过小组亲子关系获得了较多的提升,2名组员表示有一些提升;在亲子沟通方法上,6名组员均表示学习到“我句式”、“鼓励”、“和善坚定”、“启发式交流”等有效亲子沟通方法,在亲子亲近指数前后测量表对比中6名组员均提升2分及以上,因此综上所述,小组目标达成,小组结束后,所有组员均认可至少学习到了2种亲子沟通方法,所有组员均通过小组亲子关系得到提升。


(二)小组动力情况

1、小组沟通及互动模式:小组从开始阶段的社工和组员的单向互动,到小组中后期组员内容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总体上小组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模式促进小组功能的发挥。

2、小组气氛:小组整体氛围轻松,组员对于小组有较强的认同感,小组形成让组员感到信任、安全和被接纳、尊重的氛围。

3、小组决策模式:小组通过征求组员们的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决策,同时也注重少数组员的“声音”,使每位组员在小组中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也促使小组间无矛盾产生,对于需要共同决策的小组修改时间、讨论主要话题等均能达成一致。

4、小组规范:小组在第一节通过组员通过商量,社工给予总结补充的形式制定了小组规范,整改小组过程中组员能够遵守小组规范。


(三)小组工作人员表现

1、社工角色:小组开始阶段社工主要是小组的领导者、组织者、鼓励者;小组中期转折阶段,社工是小组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小组后期成熟及结束阶段社工是小组及组员能力的促进者。

2、专业态度及技巧

【专业态度】社工对组员秉持尊重、接纳、相信组员是有潜能的工作态度,引导组员按照小组流程开展工作。

【技巧运用】(1)运用的与组员沟通的技巧:社工为小组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在小组中社工专注与倾听组员的表述,对组员的表述、分享给予积极回应并适当帮助梳理、及时总结小组,使组员愿意与社工沟通互动,跟随小组流程;对于组员小组后任务给予肯定鼓励,使组员保持运用小组所学技巧用于实际的动力;(2)运用的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在小组中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彼此分享的观点,促进了组员相互回馈,拉近了组员间的距离、使组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推动了小组动力的形成和发展;(3)运用了专业技巧促进了组员在小组中的讨论具体表现为:①社工每次小组前做好了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具体表现为:选择合适的主题,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安排适宜小组活动的环境、挑选合适的参与者、准备好小组讨论草案提纲;②在主持小组讨论中社工会小组开展过程中随时觉察组员的言语、认识、情绪、行为,随时给予鼓励与支持,并关注小组组员动力的运用,适时将自己对小组的感受反馈给组员;同时社工在小组中运用封闭式、重新定向型、反馈和阐述型等提问技巧促进组员思考及参与主动性。③在小组讨论的最后阶段,社工对组员所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组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以组织,形成结论,强化小组所要传达给组员的内容;(4)识别同盟者:在小组中,社工正确地识别可以依赖和合作以及能够帮助自己完成某个任务的组员,顺利推动了小组的进展。

六、社工专业反思


      本次亲子沟通方法家长参与的专业小组,社工因在本社区服务已有6年,对社区亲子家庭群体较为了解,对于服务对象需求判断精确,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在过往服务中一直致力于从意识、理念到行动;从孩子到妈妈到整个家庭;从社区到学校到个别家庭的服务方法逐步推进促进家庭教育功能的良好发挥。


      本小组组员参与的积极性高,有爸爸参与,且组员在小组中表示均将所学带给了另一半,社工可以见到在社区中关于亲子沟通方面的服务从孩子参与到妈妈参与到父母共同参与的转变。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社工要站在父母双方的角度理解他们教育孩子上的难处及感受,才能引起共鸣,使组员对于小组认同。


      本小组也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如个别组员在参与小组后在亲子沟通方法上有改变现有不良模式的意识和知识框架,对突破原有模式上做实际行动上的改变仍不足,社工之后在小组设置中可考虑增加整体家庭参与的环节,以整体家庭为切入点促进组员在意识、行动上同时转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益捐款
 
 
上一页 1 下一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