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服务促社区来穗儿童及青少年成社区代言人

浏览数:1

   【服务分享】   


图片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向一线城市流动,而广州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之一,毋庸置疑是包容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家庭式”迁移也益发显著,随父母迁移到一线城市的青少年群体的社区融合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南洲街道地域宽广,总常住人口16万,户籍人口约3.5万,非户籍人口接近12.5万,其中非户籍儿童青少年约1.1万人,占街区总人数6.8%左右,可见,来穗群体庞大且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


      既有研究显示,对社区的了解与熟悉是来穗人员融入城市以及后期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获取信息不足会导致来穗人员的社会排斥和边缘化,来穗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缺乏获取社区资讯的渠道,会弱化来穗人员的社区参与感和融入感,将自己固化在已有的支持系统里,一定程度难以适应广州的生活。


关爱来穗人员

      为进一步关心关爱来穗儿童及青少年,特别是回应来穗儿童青少年社区融入的服务需求,南洲街道社工服务站策划了“畅享南洲-来穗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融合项目”,结合南洲街道在地特色社区文化,积极联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增强来穗儿童及青少年对在地社区文化的了解,并以此搭建社区融合平台,打造社区来穗儿童及青少年社区活动阵地,强化来穗儿童及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来穗儿童及青少年的融合发展。



SX .01

项目服务背景

图片

       南洲街道地域宽广,总人口20.4万人,户籍人口约3.1万人,流动人口接近17万人,来穗人员占街区总人数85%左右,来穗群体庞大且存在高需。过往服务数据显示,来穗青少年存在参与社区事务的需求,对社区公益抱有热情,但自身缺乏参与平台或资讯,而呈现社区参与无门的现状。此外,街区内来穗人员主要从事行业多为大型批发城、制衣作坊、中小型工厂等,集中在体力劳动上,工作强度大且收入不高,形成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局面,而与本地人相比,来穗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支撑青少年发展自身兴趣爱好和才能,来穗青少年缺乏资源和关注,闲暇时间宅家而无所事。2022年度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来穗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每年1-3次,参与频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参与的平台、渠道以及没人做伴。来穗儿童青少年朋辈支持系统薄弱,大部分儿童青少年的朋辈支持网络局限在班级同学,由于地域差,缺乏社区参与的同伴,而封闭自己处在社区边缘,在社区无所事事,社区融合感不足,易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是厌学行为。


      综上,社区内呈现的来穗儿童青少与在地社区粘度少,少参与,没联系的现状,在社区被支持感薄弱。然后,南洲街道内致力于做来穗人员服务的相关组织少,且服务内容几乎局限在来穗人员政策支持上,未能满足来穗人员多样化社区融合需求,相关单位主张“政府+社会组织+社工”来穗青少年服务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希望社工多关注来穗群体的社区融合问题,多些关爱来穗群体,给予其支持。因此,本项目以为来穗儿童青少年搭建社区互动阵地为载体,把参与、服务和支持相结合起来,由浅入深为来穗儿童青少年提供社区融合服务,实现从被服务到做服务角色转化,促使来穗儿童青少年在参与过程中搭建人际支持网络,增强来穗儿童青少年在穗归属感和认同感,融入所在的社区,以更好地适应新家园的生活。



SX .02

服务对象及目标

图片

      项目重点服务对象主要为南洲街道辖区内来穗不足3年且有明显自信心低和社会融合度低的来穗儿童青少年,同时兼顾服务部分6-13岁的一般来穗儿童青少年,提供预防性服务。


项目服务主要目标包括:

      (1)活化并提升来穗儿童青少年在地参与服务的能力,让他们了解本街区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为社区代言提升来穗儿童青少年自我效能,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信心;

      (2)增强来穗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搭建来穗儿童活动阵地,增强其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提升其与社区之间的粘合度。



SX .03

服务策略

图片

       社会工作者以“三进”服务策略设计项目服务。“进学校”方面,社工推行“齐参与”社区伙伴计划,与民办学校合作透过驻校服务招募社区来穗儿童青少年组建社区文化宣传大使志愿者队伍,以建设社区以及在校来穗儿童活动阵地以目标,鼓励他们在地服务的信心,提升来穗儿童青少年的志愿服务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小宇宙,有效拓宽了来穗儿童青少年参与社区互动的渠道,搭建朋辈支持网络,提升了其在穗融合感。“进社区”方面,社工推行“齐认识”社区探索计划,联动激活社区职能部门资源,开展认识社区的主题活动和小组,以促进来穗儿童青少年了解本街区的文化资源,熟悉社区的分布情况,提升其与社区的粘度。“进网络”方面,社工推行“齐出彩”社区影响力计划,透过抖音、微信群以及公众号等多种线上宣传方式,让更多本街区的居民看到来穗儿童青少年服务的身影,强化本街区居民对来穗儿童青少年服务的认可,让他们的服务身影被看见、被发现以及被肯定。


      以“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的服务方式,结合来穗儿童青少年的需求以三大子计划开展服务,关注社区探索、社区伙伴以及社区影响力三个关键词,带动来穗儿童青少年走进社区、关注社区并融入社区,在新的社区家园获得肯定与支持。



SX .04

服务成效

图片

       项目服务持续开展的一年内,社工联动陈李济博物馆、潘鹤雕塑艺术园、社区党组织、广州市康乐中学驻校社工、华南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森语星园以及星辉园小区物业管理处,通过三进形式(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服务近200名来穗儿童青少年,合共服务超4400人次。


(一)“进学校”-“齐参与”社区伙伴计划,由“孤勇者”组建为社区文化宣传队伍。


      社工联动春华小学、广州市康乐中学、广州时代廊桥物管处开展融合服务,激活了社区居委和学校资源,实现驻校和驻社区活动阵地的打造,有效拓宽了来穗儿童青少年参与社区互动的渠道。结合重要节假日和来穗群体特定需求,促进本地人口与来穗人员的联动,增强来穗儿童青少年在穗归属感和融合感。通过服务,社工为来穗儿童青少年提供来穗相关政策资讯,引导来穗儿童青少年分享社区疫情故事,表达对社区工作者的肯定之情,同时,以节假日之名,让来穗群体感受在穗过节氛围,促进彼此互动交流,达成社区融合,此外,社工在学校和社区阵地,通过个案和活动的形式,引导来穗儿童青少年学习正向沟通和交友技巧,协助搭建朋辈支持网络。通过活动,超80%的参与者得到同伴的支持以应对适应困难,80%的参与者与5位以上同伴保持紧密关系,100%的参与者表示未来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向朋友寻求帮助,有效搭建朋辈支持网络,此外,超75%的参与者感受到社区支持,对社区的归属感、融入感和认同感有所增强,社区融合感得到提高。结合社区探索计划,项目在引导来穗儿童青少年认识社区的同时筛选并培育了7位来穗儿童青少年组成的社区文化宣传大使队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社区导赏员,组建社区文化宣传大使队伍,搭建朋辈支持网络,提升了其在穗融合感。


图片



(二)“进社区”-“齐认识”社区探索计划,由“陌路人”成为社区小小代言人。


      社工联动陈李济博物馆、潘鹤雕塑艺术园、水基居委、后滘居委、广州市康乐中学驻校社工、华南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森语星园以及星辉园小区物业管理处,开展认识社区系列主题活动,共服务400人次来穗儿童青少年。透过相关服务超70%的来穗儿童青少年对社区的认识和关注得到提高,清楚辖区范围内社区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了解社区商业、康体娱乐、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特别是对社区的文化景点资源尤为熟悉,陈李济博物馆、潘鹤雕塑艺术园、广州之窗、海珠湿地公园、卫国尧纪念馆等景点是参与者闲暇时间打卡好去处,形成一些可视化的成果,包括南洲街道社区资源地图、社区景点宣传单页、导赏路线图、宣传视频和音频在社区中进行推广。


图片



(三)“进网络”-“齐出彩”社区影响力计划,由旁观者到成为社区文化宣传的影响者。


      线上线下共助力,为来穗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多元、更便捷地与社区互动的渠道,在促进其认识社区的同时,让更多本土居民看到来穗儿童青少年的服务身影,让他们的努力付出被看见、被肯定,提升了社区来穗儿童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参与度以及认同感。社工通过线上公众号和微信社群,宣传社区知识,分享服务成果,为来穗儿童青少年提供常态化、不间断的服务,共有近4000人次的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服务身影。其中,“南洲社区文化导赏路线”绘制小组引导组员通过走访社区、与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等方式了解社区文化景点故事,形成文化资源库,组员在此基础上绘制社区文化景点导赏路线,以供社区居民体验式打卡社区文化景点。通过组员绘制形成文化景点导赏路线图,并针对陈李济博物馆等6个景点录制简要介绍音频,丰富导赏路线设计,结合以社区文化宣传大使的身份推广并形成导赏二维码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本地特色文化经典。项目并获得了多方媒体的报道,其中“微社区e家通”微信公众报道5次,信息时报报道1次,广州市海珠区春华小学微信公众号报道1次,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对项目的知晓度以及对来穗儿童青少年服务参与的肯定。


图片


SX .05

服务总结

图片

       项目立足定位对社区文化的融合,依据“研学探索-成果分享-学以致用-推广宣传”四维度推进服务,透过“三进”服务形式通过开展系列相关活动,推动来穗儿童青少年走进社区,形成了社区文化资源相关的可视化成果,例如:南洲街道社区地图、社区景点宣传单页、导赏路线图、宣传视频等,让来穗儿童青少年在探索社区的过程中,熟悉社区和社区文化资源,增进与社区的互动,实现了以“社区文化”为载体,搭建了来穗儿童青少年互动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建了社区文化宣传大使队伍,引导其深入学习社区文化和导赏的技巧,以便推广社区文化,撇开“外来人”的标签成为本地文化的代言人,有效增强了他们的融入社区的自信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益捐款
 
 
上一页 1 下一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