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工】 何俊华:带着社工使命感的“职业经理人”

浏览数:13
■蔡东晟 文 / 周鹏 图

  从机关、外资企业到培训机构,热心公益之余,职场打拼多年的何俊华还把把自己的商业运营经验引进社工机构。从商界投身社工行业,他认为是机缘巧合之下选择了一份“好玩”、“有意义”同时值得坚持的事业。

创办社工机构
    最初定位是“非公益”

  从业超过20年,打滚商场多年的何俊华,如今担任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他表示自己接触公益的时间并不短。何俊华向笔者介绍,创办社工机构之前,他从事青少年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与团委的关系密切,因此经常会接触到志愿者活动。“以诚待人,用心做事,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底线,关注服务对象的成长而非仅聚焦商业利益,不难发现教育行业和社会工作的理念有很多共通或相似之处”他说。

  2009年,何俊华创办穗星机构,多年来参与公益服务和社团运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他提供不少帮助。“坦白讲,当时创办机构,我并没更多以公益慈善的角度去看待,反而工作定位是职业经理人,目标只是把机构运营得更好。”他说:“当时我只把它当作一份特殊职业,现在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个事业更需要使命感。”

作为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何俊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口才好”。

充分链接社会资源
    机构才能“有钱、有人、有脸”
  
  作为机构总干事,何俊华在工作上遇到不少困难,他简单概括为“不够钱、不够人、不够‘脸’(社会认知度)”。他表示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只能支付基础费用,但不足以推动机构发展和服务提升。何俊华向笔者介绍穗星的“百家米”品牌活动,该活动联合企业、媒体、公益慈善组织等,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送上粮油和慰问品,至今已连续四年举行。他告诉笔者,“当机构资源有限时,我们可以尝试链接到各种社会资源,节省更多资金结余以用作机构的人才培育,同时在资源链接的过程中可以提升社工服务的社会认知度,实现企业和社工机构‘双赢’。”

  谈及机构的未来规划,何俊华表示机构将继续秉承‘使弱势增能,令社会互助’的服务使命,以社区居民服务为主,结合环卫工、露宿者、重症儿童等弱势群体服务,同时坚持链接政府、企业、社工同行等各方资源来支持服务开展,“我们必须明白社工机构不应只靠一己之力,充分链接社会资源,‘抱团聚暖’才能发挥更大效益。”他说。
  2015年,何俊华受聘为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社会资源链接委员会委员。他希望未来能够把自己从业多年来链接社会资源的经历转化为经验,透过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这个广阔平台,使更多社会资源纳入社会服务行业体系,促进社工行业良性发展。“近年来,广州社工的服务专业性正在不断进步和提升,或许社工们有很多想法,但缺乏资源就无法实施。”他说:“社工应该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为资源有限就轻易放弃那些有价值的服务构思,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链接社会资源是个重要的解决途径,目前缺乏的是资源平台和相关资讯。”

Q
A
&
“宅男”爱上社工 因为“好玩”
  
  谈及平日的爱好,何俊华坦言自己平时比较“宅”,有时会外出打下羽毛球,喜欢接触年轻人。他告诉笔者,“我之所以爱上社工,是因为社工行业的‘好玩’,在相关操守和规范前提下,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受过多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想法做事。”对于很多社工专业的大学生,何俊华建议要追求“专业”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素质培养。“学会待人处事相当重要,而且无法从课本无法学到的。”他说:“即使社工掌握专业技能,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如果社工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无法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服务也不能开展。”

(本文摘自《广州社工》2015年第05期07版,总第23期)


公益捐款
 
 
上一页 1 下一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