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星人】儿童病房里阮姑娘——“这份工作算是我的一种修行吧”

浏览数:2
“阮姑娘!你来啦!”
“阮姑娘,过来啦?”
儿科中心血液病区的患儿家属三三两两地迎来打招呼

咦?谁是阮姑娘呢??怎么那么受欢迎???

阮姑娘
穗星坚持的希望
贫困重症患儿家
社工服务项目
专项医务社工

坚持的希望

这个公益项目旨在帮助0-14岁在广州治疗的贫困重症患儿家庭提供生活、心理、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医务社工服务,让他们顺利度过治疗期。

对于贫困患儿家庭来说,阮姑娘是他们在广州求医期间的“亲人”“朋友”“智囊”“依靠”。
我并不是
项目自2012年底启动,阮姑娘就是项目专项社工
从接触第一个求助个案开始,至今她帮助过的贫困重症患儿家庭已接近200户。她总能很快地和孩子和家属熟络起来,这很大程度因为她爽直的性格和强大的亲和力,但阮姑娘却说“我不是一个温柔的社工!

比起一味地安慰和盲目地给予希望,阮姑娘更倾向于客观、理性地帮助求助者直面现实,找解决方案。
有时她会成为“恨铁不成钢“的”狠心“角色。
有些救助手续需要当地村委或政府开具贫困证明或低保证明,很多来自较封闭保守地区的贫困家庭会害怕与政府打交道,怕村里人的闲言闲语又羞于开口。
“你怕政府,你怕申请失败,你怕人讲闲话,那你怕不怕失去你的孩子?!哪个你更怕?!”

阮姑娘说,社工的帮助不是包办一切,更重要的是案主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才是“助人自助”。
才是我的专业标准
和家属聊天是她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她会一边抚慰情绪激动的患儿母亲,一边认真聆听找出关键信息,再帮助求助者整理思绪,针对每个问题评估它的轻重缓急,给出合理建议。
阮姑娘是资深的持证社工,但她认为,专业的标准不是持证,是能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挖掘潜能帮助他们更加适应环境

阮姑娘说,“哭哭啼啼不是办法,盲目乐观伸手等待别人救助也不是办法。

所以首先要帮他们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现状,离目标有多远,问题在哪里,哪些可以解决,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哪个办法最高效,这样才是帮助他们的办法,而不是灌他们喝心灵鸡汤,也不是仅仅在文书上堆砌理论,这需要各种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实践的经验积累。”
为了更好地帮助求助家庭,”60后”的阮姑娘依然坚持学习接受各种新知识,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都是重症相关、儿童相关、救助政策相关的科普文章,家属的疑惑她基本上都能信手拈来地解答。

同事当中,阮姑娘还有一个可爱的称号——“行走的生活百科全书”。项目组在两年内服务近200户贫困重症患儿家庭,给予他们最贴心最及时的生活帮助,募集治疗及生活费用约286万元,募集留院生活物资总值超过10万元,帮助这些家庭最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我的一种修行
取得这些成效的项目组其实只有三个成员,而且都是女性,一个主要负责项目策划,一个主要负责项目宣传,一个主要负责个案工作。
她们每个月至少一次运送大批油米等生活物资到服务的医院派发。珠江医院离办公地点最近,为了节省费用,她们就把所有货物都装上手推平板车,在热辣的三伏天拉着物资徒步一公里到医院。
南方医院住院部的床位多,求助的家庭也多,求助心切的家属会几个一起在社工旁边等着。
接一个个案至少需要一小时详细了解情况并仔细做记录,一个接着一个,走出医院的时候早已天黑。
偶尔为了迁就志愿者的时间,周末也不能休息。
最近,阮姑娘意外获得了两周假期,因为帮助卖黄皮的小梓成妈妈(小梓成一家故事请戳…)搬东西而伤到韧带,医生建议她至少休息两周。

可我们性格外向的阮姑娘可待不住了,痛症减轻后就立马回到岗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从受伤到回来,休息时间还不够一周。
阮姑娘说,从第一个个案开始到现在,让她不放弃这份工作的正是那些受助的家庭。

她说,他们身上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强大内心,淳朴、善良、坚韧,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到很多能量。

“做着一份救助贫困重症患儿家庭的工作,也算我的一种修行吧”。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可爱的社工,只是大家并没有太多地注意到他们其实一直在我们的社会服务,一直在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帮扶社会里的弱势群体。

关注穗星社工,走进社工的日常生活,共同发现社工究竟都在干什么~~~


公益捐款
 
 
上一页 1 下一页
 
 
微信